Keychron V1机械键盘拆解评测
从Q0到Q6,中间夹杂着Q85和Q65,KEYCHRON基本上完成了Q系列的布局。以为这就完了?KEYCHRON果断开辟了V系列产品线,与Q系列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了塑料机身,但依然保留标志性的可自定义旋钮,配上传家宝球帽,还是很有KEYCHRON原本的味道。
配件一如既往,这键盘出厂就默认是MAC键位,3颗WIN字符键帽装在了独立的包装袋内。另有几颗螺丝,防止用户在拆键盘时丢失原配螺丝。
或许又是一个轮回,V1的外观配列全面复刻自Q1,75%配列,同为特殊82键分区布局,带独立方向键。键盘的外壳轮廓完全一样,宽额头宽边框,就连USB接口位置和WIN/MAC切换按键位置也一样。F区附近之间的键位间隙小于常规的87/104键盘,说白了KEYCHRON还是要延续自己的特色。旋钮版只有4个功能键,DEL,PGUP,PGDN和HOME,没有INS。要是需要用到INS,也有普通键位版可供选择,甚至可以直接入手套件,自行组装一把键盘,可能性价比没有成品高而已。
KEYCHRON V1有多个细分型号,本次上手的是黑透版本。传统的天地盖结构,上下盖通过8颗螺丝柱固定,内胆与底座之间还有螺丝柱支撑,回归到传统结构,并没有GASKET那种软弹效果。透过外壳差不多能看到内部用料了,底部塞满了一块硅胶垫,对空腔音的抑制有不错的效果。
看来这套OSA PBT球帽真的要祖传下去了,相比键帽保守的策略,成品V1的轴体全部更换为KPRO轴,也就是KEYCHRON的自主轴,目前有KPRO红轴,KPRO青轴和KPRO茶轴可选。换上自主轴的V1,仍保持了较高的手感素质。
KPRO轴体自带围墙,除此之外其他结构与传统MX轴一样,外观也没什么特色。但是有了围墙加持,有很不错的轴心稳定性,不怎么摇晃。KPRO红轴的起始行程压力和触底行程压力有着不错的均匀性,这点要比常规红轴好上不少。对比起之前一直使用的佳达隆GPRO红,通过击剑大法对比,发现KPRO和佳达隆GPRO的压力克数接近,轴心与上盖摩擦声都很小,毕竟KPRO轴也是有润的。总而言之,KPRO算得上是一款综合素质不错的自主轴体。
大键采用了PCB卫星轴,往里看,润滑脂比较多,也算是点到即止,没有产生粘滞感,触底干脆,不闷不肉。
底部的8颗六角螺丝可以用键盘包装内自带的六角螺丝刀拆解,随后分离上下盖。
键盘依然是传统天地盖结构,内胆与底壳有十字螺丝固定。PCB与定位板之间有夹心棉,底部也铺满了硅胶垫。
延续KEYCHRON的卖点,V1支持QMK和VIA,这也是KEYCHRON一直以来的优势,利用VIA软件就能对键盘上每一个按键进行编程,定制快捷键,背光效果。之前已经说过,这旋钮默认是控制音量的,和FN组合键功能重复了,有必要的话可以修改成其他功能,方便日常使用。
KEYCHRON V1作为V系列的打头阵型号,基础体验与Q系列没多大割裂感,尽管更换了自主轴体,可玩性和输入体验依然出色。然而凭借着更低的售价,V系列显然性价比更高,更值得成为年轻人第一把KEYCH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