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天的答案,小米造车的速度还有机会吗?

2021年,是各大新势力涌入汽车行业的元年,其中有众多我们所熟知的品牌,他们的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就是这样的前提下,为何他们还要踏入汽车行业呢?

原因很简单,在汽车电动化转型之时,虽然风险大,但是机会多;并且未来的出行方式,很有可能在电动化转型之际,有更大的变革。这也是为何在当下的汽车行业中,互联网汽车品牌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的主要原因。

2021年3月,作为在很多领域都有巨大知名度的小米品牌,在新品发布会之时,雷总亲自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温情”时刻,而温情和感性的背后,雷总正式官宣,小米步入智能电动汽车行列。

8月11日晚,小米再一次发布旗下新品,在此次雷总的个人年度演讲中,公开曝光了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要知道,这是小米汽车官宣成立以来,雷军和小米汽车官方首次在公共场合公布汽车项目的进展,在此次“汇报”中,小米汽车这500天以来,究竟都做了哪些努力?

在汇报的同时,雷总也公开对未来智能汽车的方向发表自己的看法,雷总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所以对于拥有丰厚的互联网基因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小米品牌,固然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发力。

成立500天的研发关键,定然也少不了自动驾驶的技术积累,当然,雷总也为粉丝和用户带来了小米自动驾驶的进度成果,一段长达8分45秒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让用户看到了小米汽车的进展。

因为目前小米汽车还未透露出任何进展,加上本身小米汽车项目也刚刚成立,所以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均采用第三方车辆,配备小米汽车未来可能会搭载的雷达、探测器、以及摄像头等硬件传感器,加上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算法能力进行测试。这段视频中,究竟表现出了何等能力呢?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去看一下这段视频,看完相信诸位对小米自动驾驶能力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完这段视频以后,反复思考,笔者认为,500天的研发周期能够做到视频中的自动驾驶能力,的确可圈可点,但是从细节来看,依旧有一些地方需要提升,笔者今天不对视频的全程一点一点的剖析,只是简要来发表在看完视频以后的观点和想法。

从视频的测试能够看出,这段视频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从A点到B点设置好路线后的自动驾驶,视频中虽然有驾驶员出现,但全程驾驶员手都离开方向盘,并未接管车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就是一段自动驾驶能力的路测视频。

在视频中,小米自动驾驶车辆展现了诸多路况下的操作、其中有行人横穿马路减速让行、自动环岛路线、无保护场景自动右转、掉头车辆让行等诸多复杂路况下的场景演示,要知道城市路段的自动驾驶本身就更为复杂,所以在复杂情况下,小米自动驾驶车辆表现也可以用稳定来形容。

从A点B点的行驶过程中,能够看到路况非常复杂,甚至还有一段遇到事故车辆,小米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清晰的绕开事故车辆继续行驶,从稳定性和完成性来看,值得肯定。

但是在测试中也能够看出很多细节需要优化,尤其是在前方车辆停止等待红灯时,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均在很远处刹停一次,非常突兀,然后重新起步慢慢靠近前方车辆,而在跟停时,和前方车辆会保持过远的距离,和日常人为驾驶保持的距离过远。

其次,根据高架桥路段视频分析,所有路边行驶车辆速度均快于视频测试车辆,可见该系统在自动驾驶时过于保守,行驶速度偏慢,也是为了保护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

所以这500天的“答卷”,笔者人为可以给小米汽车70分,自动驾驶能力已经能够和目前行业内众多一线品牌有交手能力,只是研发时间尚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后续优化的空间,对于小米此前透露的2024年汽车量产交付的时间,也仅有1年半的时间周期,目前只展示了自动驾驶路测视频,还并未公开小米汽车的任何细节,所以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已经非常急切,也需要雷总和小米汽车加快步伐,否则在2024年更成熟的智能电动车市场,就确实了产品和市场竞争力。

原本笔者人为,2023年甚至2024年的电动车市场会出现“神仙打架”的情况,令笔者没想到的是,2022年已经出现这样的端倪,其中不仅有前文多次提及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更有很多传统品牌也加入到这样的战场当中,以20-30万元级电动轿车来分析,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哪吒S、零跑C01等一众车型的亮相和发布,均表现出了各个品牌已经“全力备战”新时代电动市场,也正是因为各个品牌的加快步伐,留给像小米备战两年后汽车市场更大的压力,所以雷总和小米现在肯定比粉丝还要急切。

这里笔者想要聊点题外话,2021年宣布造车,2022年就有如此的自动驾驶能力,2024年量产交付车辆,对于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这个速度已经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对于小米汽车而言,是如何做到的呢?

了解雷军的小伙伴,相信对于雷总的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小米手机上,作为天使投资的著名大佬,雷总的投资能力也是行业内备受瞩目的,而旗下投资了很多领域品牌,虽然和汽车不搭边,但细分领域却也能和汽车有一定的瓜葛。

小米生态链对于属于小米品牌的用户固然都非常了解,而旗下的很多品牌,在细分领域也许真的可以帮助到雷总的造车大业,比如紫米,虽然大家都直到是做充电宝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也不妨可以尝试做动力电池;追觅目前活跃在清洁领域,但是此前在电机领域也是有很深入的钻研,加上小米本身,在手机领域和AIOT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也许正因为雷总很早布局生态链的基础,能够帮助小米汽车可以用比别的品牌更短的时间,造出一台令小米品牌和粉丝都满意的汽车产品。

甚至在小米入局汽车行列后,雷总也依旧没有“闲着”,投资和收购众多和汽车有关的行列品牌,其中也有自动驾驶领域的大咖,所以雷总的步伐还是非常坚定和任性。

500天已过,雷总虽然公布了造车大业的非常短篇幅的“答卷”,也足以给关注小米汽车用户和粉丝一剂定心剂,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也所剩不多,所以对于用户和粉丝,拭目以待是对小米汽车最好的态度。

前文所述,笔者自己也没想到电动车在2022年的火热,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让用户眼前一亮的产品,更可以看到智能化在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性,无论任何品牌,在未来想要站稳脚,不仅要有很强的技术功底,更要对汽车产品有全面性的战略,保证自己生产的不是“瘸腿”的产品,这样才能在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有更大的机会生存下去。

虽然小米品牌本身就拥有很高的流量和声浪,但是手机和汽车完全不同,手机作为消费级产品,可以做到人手一个,甚至一年两年更新换代,但是汽车作为家庭“大件”消费产品,用户在购买前的准备也需要更多,作为需要深思熟虑的产品,小米此前的营销方式定然行不通,想要未来在市场有更好的表现,打铁还须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