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合力做大做强新能源车市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是跨国车企加速新能源布局的重要原因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专家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具有先发优势,在内外车企共同发力、政策面频频示好、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宜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在长春,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2021年投产的红旗繁荣工厂,宽敞明亮的自动化车间里,随处可见集成机器人按行程轨迹工作。超声波检查设备正对着产品进行精准测量,安装座椅、拧螺丝、涂胶等传统工人工位已被机器人取代,一辆辆红旗E-QM5有序下线。
这个运用了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汽车生产车间,标准产能是24万辆/年,主要生产新能源车型。按照规划,到2025年,一汽全集团新能源智能汽车占比将达20%。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在7月下旬开幕的第19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比亚迪、理想、岚图和华为赋能的AITO等自主品牌携多款新能源汽车亮相。
“以前大多数客户都倾向于合资车,现在国产品牌在安全、科技配置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红旗品牌新能源汽车参展商王一博说。
长春市民尹浩在长春汽博会现场订购了一台AITO新能源汽车。“我比较青睐国产品牌,这款车搭载了不少华为技术。”尹浩说,一开始觉得这款车外观非常好看,试驾后感觉动力性能也很好,驾驶比较轻便,操作系统易掌握。
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不仅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赢得了专业机构的认可。全球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君迪)7月28日发布的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显示,在汽车产品设计和魅力表现方面,自主新势力全面领跑。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强势表现,离不开研发能力的提升。在一汽总部中厅,2021年最新突破的“零碳、零污染”排放氢能发动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成果正被一并展示。
一汽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曹礼军介绍,近年来一些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已在红旗等产品上搭载应用,一汽已制定5项“十四五”专题技术发展规划,全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不少自主品牌车企选择强强联合。
第19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新能源汽车也是跨国车企重点展示的内容。
奥迪品牌携旗下21款车型参展,展厅中央展示的三台车型均是新能源汽车,吸引了不少观展者目光。这些车型的推出,离不开奥迪在华持续加大投资和产能布局。
6月2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计划投资额超3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是奥迪在中国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15万辆,2024年建成投产。
负责中国市场的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表示:“通过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我们将高端纯电动平台(PPE)引入中国,并将基于该平台打造中国市场专属的纯电动车型,这将丰富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阵容。”
不仅是奥迪,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近来也纷纷加速在中国的新能源布局。
在辽宁省沈阳市,6月23日,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正式开业。项目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宝马在中国单项投资之最。
在安徽,6月22日,大众安徽首台白车身于其MEB工厂的全新车身车间下线,标志着大众安徽首款新能源车型的试制生产取得重要进展。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是跨国车企加速新能源布局的重要原因。
奥迪公司表示,奥迪选择将新生产基地落户长春,不仅因为长春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1988年以来,一汽-大众工厂负责奥迪在中国的车型生产,大量优质供应商已在长春落地,成熟的产业链将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扎根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较快,但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渗透率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高寒气候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有所影响,妨碍了北方寒冷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和产业发展。
在北方地区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须着力提升电池的耐低温性能。一汽集团新能源开发院首席杨钫表示,一汽正与高校和动力电池企业合作,研发能够更好满足严寒条件下行驶的低温适应性电动汽车技术。
此外,东北等地区也面临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尤其在中小城镇和城际公路体现得更为明显。以吉林省为例,约40%的充电桩分布在长春市,其他地区数量较少。
对此,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地方政府可进一步推进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大型商超、旅游景区等区位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协调解决运营商在部分区位面临的“建桩难、场租贵”问题。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国东认为,要加快电动汽车在东北地区的普及,一方面要依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高渗透率;另一方面要发挥公共交通、公务用车等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使用氛围,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