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拒绝合作,广汽高管吐槽,华为一直在“欺负”汽车厂家?
随着华为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持续深入,并且产出相当多的量产成果,如今华为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领域非常重要的供应商之一。华为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整车智能化方案等等,对于很多尚不具备核心技术自研的汽车厂商来说,可以说是“奶妈”一样的存在。如今华为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领域的存在,总会让我们有一种当年三菱发动机之于三四线自主品牌的既视感……
毫无疑问,目前的华为,已经成为很多不具备自研能力的汽车厂商进行新能源汽车资源整合、推出新产品的不二之选,因为对于有些厂商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在资金、人才储备等各方面还不具备自研的能力,但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大方向、大趋势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华为实力雄厚,且涉及面比较广的供应商,就成为一些车企为数不多的选择了。
不过和之前一些汽车厂商“跪求”、“截胡”车规级芯片一样 ,华为成长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供应商,很多汽车厂商其实就是有求于华为的,也就是说,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华为掌握着很多汽车厂商的技术命脉。所以在和华为的合作中,华为的话语权就比较重,而这些厂商的话语权就比较轻了,与此同时,在华为更加强势的情况下,相关技术、产品的价格主动权也掌握在华为手里,相对弱势的汽车厂商的议价权是很小的。
记得在去年,上汽集团董事长程虹在回应是否考虑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进行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时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言一出,很多评论对于上汽集团董事长程虹的评价都是“迂腐不化”,也就是说宁可自己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停滞不前,也要“闭关锁厂”,拒绝与华为的合作,任凭上汽在自动驾驶方面和其他厂商的差距越来越大。
不久之前,在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杭州峰会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总经理肖勇吐槽称,华为是大牌供应商,产品比较好,但它的价格是不受控的,跟它合作没有议价能力。也就是说,目前广汽埃安等厂商在和华为的合作中,整体还是要看华为的脸色,而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主机厂的地位并不高。
从上汽和广汽高管的表述来看,华为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供应链领域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霸道”的,或者说,从他们的表述来说,华为似乎有意拿捏这些汽车厂商,让这些汽车厂商在华为的羽翼下成长,甚至成为华为的“傀儡”,那么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当技术稀缺的时候,技术的供应方话语权增强是必然的结果,价格坚挺是无法避免的,原因很简单,目前华为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依然属于稀缺物,因为很多汽车厂商无法独立完成研发、量产,所以实际上有很多厂商都有意使用华为的方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华为的技术和产品本质上就是不够用的,在不够用的情况下,价格自然就坚挺了,而且厂商在和华为的合作中,话语权自然也就没有那么重。
当然就算我们再解释,对于一些有求于华为,并且缺乏话语权、议价权的汽车厂商来说,华为就是在“欺负”它们。那么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就是自研,我们看到,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量比较好、产品受认可程度比较高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厂商,核心的三电系统、主动驾驶系统,基本都是自研,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蔚来、理想等等。
而小鹏、理想、蔚来这样的造车新势力车企,甚至连华为的车机系统都没有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华为在业界的话语权再重,和这些品牌也没有关系。但是没有自研能力,又想要成熟的技术,那么在华为面前低声下气,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然另一种情况,就是体量了,我们看到比亚迪部分车型也引入了华为的车机系统,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成立阿维塔。我们相信在和华为的合作中 ,比亚迪、长安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毕竟比亚迪和长安的体量摆在那里,基本上任何一家供应商也不能轻视。
从主观层面来说,我们并不认为一些相对弱势的厂商,在和华为的合作中,存在被华为“欺负”的情况。但是从结果上来看,的确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因为华为在技术方面的稀缺性,导致一些缺乏自研能力、体量又不大的厂商,在和华为的合作中,的确处在了被动位置,但这也是商业活动必然的结果,如果想要和华为这样的供应商平起平坐,强大自己才是唯一出路,而不是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