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产商和汽车厂商相互越界,华为会坚守不造车承诺么?

随着手机行业进入到深水阶段,存量市场的竞争和用户换机率的下降,手机产商也面临着开辟新战场的选择。而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机系统自然要和过去的物理按键说再见,进入到一个全面互联智能的时代,造车厂商也希望拓展智能边界。

因此,在手机海浪和车机海浪原本都各自翻滚的时刻过去了,现在是两边海浪互相融合和交汇的时代。我们将在未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车机和手机互相融合的情况,从今年开始,这个浪花交汇的情况有了端倪。

在早前,吉利汽车拥抱了魅族。吉利显然也希望能够借助手机业务的融合,提升自己的车机系统。同时手机用户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增量用户,有了一定的用户,就能围绕车子和手机做一些闭环的体验,布局相关的硬件产品,形成体验闭环。这样一来,就能对主业汽车产生良性的带动作用。

而最新的消息是,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近期申请注册多个 “FLYME AUTO” 商标,国际分类为广告销售、科学仪器、运输工具,商标状态为注册申请中。和苹果 APPLE CAR 类似,魅族 FLYME 的新生态 FLYME FOR CAR 车载系统已在路上。去年 6 月,魅族还申请注册 FLYME FOR CAR 商标,国际分类涉设计研究等。

星纪时代(大股东是吉利,魅族是二当家)称,将致力于高端智能手机、XR 技术产品、可穿戴式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和生态建设。战略投资魅族科技后,目标是努力成为全球第一家拥有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核心技术的全生态科技公司。此外,魅族新任董事长沈子瑜透露,内部目前正在酝酿 FLYME AUTO CORE、FLYME AUTO 两个核心架构。其中,后者基于 FLYME 系统打造,为融合了亿咖通车载系统部分能力的车载操作系统。

这就意味着,吉利正式踏进了手机的地盘,虽然未来会以魅族这个化身来实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魅族也踏入了车机的地盘,本身在手机方面累积的技术和人才,将在车机上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而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也开始踏足手机。蔚来手机团队已超过 300 人,员工背景包括 OPPO、美团和华为等。在 8 月初,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就正式成立了,注册资金达到了一亿美元。另外,蔚来的第一款手机产品将会搭载来自高通的旗舰级别移动平台,定位为高端旗舰手机,起售价格或许将来到 5000 元人民币以上,最顶配版本的售价可能会达到 7000 元人民币。

而蔚来要做手机的直接原因也很简单。随着旗下用户的增多,想要在手机上实现和汽车的通信,并且同屏同步等体验,就必须要在手机端上做适配。而蔚来的很多手机用户是苹果,苹果在系统开放程度上有限,使得蔚来不得不自己打造一款手机,这样就能在未来的车机手机融合体验上超越对手,提供完美体验。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的飞速发展,再加上中国这个市场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在电动车赛道上飞奔,汽车和手机的融合将更趋于加速,必须提前布局才能赢得先机。蔚来表示:“除了手机,其他与蔚来电动汽车匹配的设备,还可以有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手环、手表等。”

另一个在手机市场有过征战记录的联想,近期也偷偷布局汽车。近日,联想招聘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官宣联想研究院将招聘各类智能汽车相关人才。此次招聘包括自动驾驶工程总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负责人、高级硬/软件经理等诸多岗位。几乎同一时间,7 月 14 日联想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深圳来点酷的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新车销售、电动自行车销售等。

不过很快,CEO 杨元庆出面澄清联想并无造车计划。这看起来是一个澄清,但在手机市场已经碰到瓶颈,旗下的摩托罗拉手机已经无法重现往日荣光的情况下,对汽车赛道的窥视,也是另一条生存之道。

再来看下中国手机市场号称技术的带头大哥:华为。华为内部曾经流出过一封《关于应对宏观风险的相关策略的决议》文件,文中提到『华为不造车,而是要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文件的末尾处,写的是有效期三年,文件是在 2020 年 10 月份发出的,3 年过后,市场环境和情况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

华为以供应商的身份带来智能电动车的全家桶套餐 CC 架构以及五大智能电动化平台:汽车云、车联网、自动驾驶、电驱动与座舱娱乐。基于上述几种软件平台,华为和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了三款不同的车型问界,极狐阿尔法 S,阿维塔。

而这样的合作方式,对于传统汽车公司来说,又显得比较别扭。2021 年 6 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汽无法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全盘合作自动驾驶,“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小米在决定造车时,就宣布 “全部自研”,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可控的高端汽车品牌,包括软件硬件和自动驾驶。很显然,华为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否信守自己原本不造车的承诺,我们表示有点怀疑。

毕竟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BCG 数据显示,在汽车产业的利润构成中,汽车互联、自动驾驶、共享等在线、智能化的技术占比将从 2017 年的 1% 提升到 2035 年的 40%。造车市场有着极大的潜力,能够吸附极大的资金、人才,遭遇整体营收下降压力,手机业务蹒跚不前的华为,应该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更加深刻的角色,进入到造车领域中来,否则仅凭站在后台,是无法获得巨大影响力的。

马上,我们就进入到一个手机车机无缝连接的时代中了。所以,华为终究是要站到造车行业的前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