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科普?科普红人大会:要共情、会聊天、有娱乐价值

大会现场,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不刷题的吴姥姥)、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戴博士实验室)、混知创始人陈磊(混知)、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博士唐骋(芳斯塔芙)、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啸天(毕导THU)、科普视频作者补艾松(吟游诗人基德)等,与主持人百克力一起打开科学魔盒,畅谈科普心得。

科普红人大会舞台特别展示了神秘的科学魔盒,科普红人通过与科学魔盒互动,现场展示如何才能做好生动有趣的科普。提倡不刷题学科学的“吴姥姥”利用PVC管与毛皮等道具,再现摩擦起电的物理实验。

“不刷题的吴姥姥”分享科普经验。 本文图片均由 上海市科委提供

“吴姥姥”表示,不刷题不是完全不做题、不学习,而是反对机械地刷题、条件反射地做题。她提倡把题目当做一个小课题,动脑筋把它吃透、研究透。做题要少而精,举一反三。

她说,最重要的是,要将好奇心作为出发点,勤动脑、多思考,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这样的不刷题理念能让人终身受益。

戴博士实验室的戴伟教授在中国任教和生活了二十余年,他一直在尝试用最有趣的实验、最流行的平台来传播化学知识。他在大会中反复提到,用互动体验拉近孩子与科学的距离,让青少年动手参与科学实验,亲自感受科学魅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敢于发现和探索神奇的科学。戴博士特别强调,做实验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定要穿好防护服并戴好防护眼镜!

“混知”创始人陈磊认为,做科普要具备共情和适可而止两个品质,他认为科普最重要的并不是研究知识本身,而是研究观众,不是猛灌知识,而是让公众多知道一点点。

“芳斯塔芙”唐骋博士谈到自己如何走上了做职业“网红”之路,以及科普实操的所见所闻所感。她说,科普不是“不务正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科普的任务不是教育公众,归根结底是娱乐产品,需要平衡好科学性和娱乐性。

有相似观点的还有“毕导THU”毕啸天,他觉得科普是简化生动的,好的科普是有娱乐价值的,且科普是跨多个领域的思想的综合。科普能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之美,让更多的人爱上科学。

“吟游诗人基德”团队主创补艾松同时还提到,传播科学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聊天,要像聊天一样传播知识,而学会写作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如今,我们书写的载体不再是纸张,而是千变万化的屏幕,是立体世界,背后是人、道具、摄影师等一系列的配合。”

在科普红人大会上,作为科学传播中坚力量的知名科普博主在大会分享科普经验,发表科技传播观点。他们成为成功案例的背后是无数次查阅文献、核实调研,日日夜夜的努力。科研和科普的共性是遵从科学精神,从业者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他们看来,科研是在创造新的知识,科普是要把已被验证为真的内容,通过讲故事、做传播的手段,让观众听进去,所以它们各自需要的技能点是完全不同的。科普需要尊重每一个读者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